最近,《新華每日電訊》開辟了城市治理系列評論,有論者談到要把解決民生痛點難點的“繡花針腳”縫密,其中談到了共享單車停放、加裝電梯、僵尸車占道等問題。依筆者看,這些事多是民有呼聲,或是街面上有礙觀瞻,真正的精細化治理,還要把功夫花在一般聽不到、看不到的地方和事情上來。
武漢市通過世界軍人運動會的籌備和主辦,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其中就有把城市治理的觸角反復伸到背街小巷這一招,它有力地支撐了主干道進行大規模立面整治的綜合效應。軍運會后,市民享受著成功辦會的榮耀,也享受著城市品質提升帶來的幸福生活。
但是,越是高光時刻,越要看到此刻總有被人忽略的旮旯處,越是贊揚聲中,越要想到尚沒有呼聲的民生痛點難點。
比喻,某小區正在更換住戶水表,每家門口的新水表箱安裝后,箱框四周縫隙只是用水泥進行了簡單填補,在整面白墻上就像一個個傷疤,非常顯眼和難看。因為這不是第一次挖洞裝表,有住戶提醒施工方,最后要用白石灰刷一下,結果還是不了了之。
武漢軍運會開幕式結束后,現場6萬觀眾幾乎沒留下垃圾,被稱為“教科書式散場”??墑?,就在那段時間,市內一處很值得觀賞的粉黛亂子草花園,管理方先是拉彩帶,后是用鐵絲,都沒能阻止住游客進入園內踩踏,一片狼藉的景觀反而污染了江城秋色。
“讓出一條軍用通道”,充分體現了武漢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智慧與水平,也體現了市民素質。但是,在有些公汽上,乘客不能從上車門走進車內,原因是有人經常堵在公汽前門口,他們為的是就便從前門下車,卻造成堵塞,天長日久,已成為公交特有的陋習。
撿這些在當時當地的確無礙大局、稍有痛癢的瑕疵,不是雞蛋里挑骨頭,也不可能詆毀城市既有形象,而是著眼于城市品質的真正提升。這里的人沒有發出呼聲,或是因為城市榮譽感,或是由于見多不怪,而管理者應該聽人所聽不到之聲,看人所看不到之處。作為東道主城市的軍運會總結,這個內容或許更重要。
我們要立面燈光秀,也要門棟潔凈美;我們要萬眾矚目下的文明,也要無人在意時的自覺;我們能讓出一條大道,也要走得通公汽內通道。城市文明不文明,公共秩序好不好,不僅要經得起“大事、大活動”的檢驗,而且要看聚光燈之外的地方,看領導注意力所不及的細節。城市精致、治理精細,難不在明處,但貴在暗處。